me
寫d頹野先。
因為傷感,所以探索。
然而探索,卻更傷感。
認真審視自己,原來我是一個極度厭惡與人共處的人。無論自己如何仰壓著、忘掉著這想法,它總於我無法掌管的情況下偷偷溜出。譬如生理反應,我是不太可能與他人有觸碰。除了會感毛骨悚然,亦會出現紅痕……這種生理影響九成來自心理反感,因為緊張與他人的接觸而生的後遺症吧。
至於心理上,每當我與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相處,我便徬徨該用甚麼態度面對。基本上如果這個人要我做些違背原則的小事情去協助他,儘管是舉手之勞我還是婉拒對方。除了證明我不大願和他人有較多的接觸,更有一個頗令我驚訝的發現:我不會待別人好要是他在我的內心是空白的存在。
如果和認識的人事情就易辦,是或否罷了。即使討厭那人我還可以決定幫他辦好事(找個理由),然而面對不認識的人我卻完全抗拒,原因是「我為何要幫助你?」。
為何為何,人生本就被為何包圍,然而我卻有了這差勁的本能反應,頗為根深柢固,想必要找個原因去理解一下這彷彿天然的想法。
到頭來,找到原因後,便會自然埋怨:為何會有這原因?接而繼續找,找,找--最終只能這樣想:持槍人不慎向人群發了一群,總得有人捱了這一發--那人是無辜,只是總有事情要讓某人承受。
就如為何自己要生長於一個快樂/混亂的家裡。
無論如何事實就是如此,相信也有不少有人這樣的經歷。
最後該如何解決這種心理,這種「我為何要幫助你」的心理?我並不是希望別人待我好才對人好。「人就因那一點自私而弄至經常紛爭,這其實很愚蠢。」好吧,為自己安排較偉大的抱負並承擔它。
------------------
我一直好奇於心理學,原來心理學也分七類研究方法。
手上那兩本「心理學」書是偏向理性化的心理學研究:生物學和演化學。
生物心理學即為以研究大腦如何運作來研究心理學,而演化心理學則由物兢天擇(進化)來研究心理。
我較想知道的卻是認知心理學(這有點哲學的)和心理分折學,其次的行為學也滿有興趣。
1 Comments:
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發佈留言
<< Home